导读:东莞的纺织服装鞋帽产业正在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方向转变,“世界工厂”致力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与市场,同时提高中间生产环节的技术水平,抢占国际产业分工高端环节。
上世纪80年代,东莞承接港台等地区的纺织制鞋传统制造业而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全世界5人穿羊毛,1件东莞造”、“全球10双运动鞋,1双东莞造”成为纺织服装鞋帽产业的生动写照。
1999年开始,以纯率先转向建设品牌专卖道路,激励了松鹰、小猪班纳、都市丽人、百思特等企业改变为外商配套加工、贴牌生产的经营模式,通过自建或者加盟形式销售产品,在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师招聘和培养、市场定位、渠道开发等领域苦下功夫,牢牢抓住了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
而在“微笑曲线”中间的生产环节,通过使用先进机器设备,推进“机器换人”,原本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东莞纺织服装鞋帽制造领域,逐渐变身为“先进制造”。在大朗镇,毛织产业一台数控织机能顶6—8名熟练工人,减少用工达80%,目前大朗镇已有电脑织机超过4万多台,实现毛织产业与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在工人由最高峰的约15万人减少到9万人的同时,大朗工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12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90.6亿元。2014年年产毛衣4亿件(套),年毛衫的出口总额超过20亿美元,约占全国毛衫产品出口的30%,毛衫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镇级首位。制鞋行业同样在走向智能化,厚街宏运鞋业引进现代化的设备代替人工,仅在针车这个流程上就节省了30%的人力。
东莞纺织服装鞋帽行业进军高端的破冰之举,还放在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2.5产业”上,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兼备独特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虎门镇以服装产业集群为依托,以完善服装产业链为支撑,以国际服装交易会为载体,使得企业拥有原料加工和咨询培训等配套,并形成从人才、装备、设计、生产、销售、配套和一体化服务的产业结构网络。“织城”大朗同样注重完善城市平台,目前形成了8.9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5条毛织专业街,实现了产业高端资源集聚。
鞋业的产业集群效应更令人瞩目,目前为产业配套的皮革、鞋材、鞋机、人才中心、物流中心、鞋业展览、贸易、研发等鞋业上下游产业发展迅速,还逐渐建成集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育和信息咨询于一身的“四大平台”。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之一华坚集团成立的世界鞋业总部基地今年开业,基地瞄准全产业链的整合,为当地中小鞋企提供服务。负责人说:“这里是研发中心、贸易中心,也是采购中心、检测中心、快速打样中心,跟鞋子有关的一切服务我们都能提供,为中小鞋企节省成本,赚更多钱。”
目前,东莞集中了约5000名来自世界各传统制鞋强国的设计师、打版师等制鞋专业人才,还汇聚了全球1500多家鞋类产品采购商、贸易商,包括世界最大的贸易公司如利威、派诺蒙等。总部概念正在成为东莞鞋业的趋势,全球多个顶级行业商会、协会的总部设在东莞,多个行业巨头的研发中心也在东莞。
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