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3月份cpi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cpi重新回到“2时代”,而又不高于3%,对于经济来说属于比较适宜的温和上涨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积极性,有利于经济复苏。
不过,有人指出,3月份cpi中猪肉价格上涨5.1%,为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并提出要警惕猪肉价格上涨对cpi的后续影响。
在中国研究物价变化,特别是预测cpi走势,关注猪肉价格波动周期由来已久。原因有二:第一,猪肉在cpi中权重“较高”。此前有测算显示,猪肉在cpi权重占比约3%。也就是说,在cpi这个大篮子里面,猪肉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简单说,我们一个月花100块钱的消费支出,其中有3块钱是用来买猪肉的。第二,猪肉价格波动较大。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的集中度都非常低,主要依靠小农户分散养殖供应,而小农户主导的猪肉价格遵循蛛网模型,周期性的大起大落震荡很厉害,从而带动cpi波动。即使按照3%的权重计算,如果猪肉价格波动50%,也会导致cpi1.5个百分点的波动。
由于上述原因,cpi(consumer price index)又被戏称为“中国猪指数”(“china pig index”)。有些分析师预测cpi用简单的拇指法则,个别时候只要掌握了猪肉、蔬菜、粮食等几个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就可以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研究猿被逼成为猪专家,在大概10年前,笔者也曾经承担一个省部级课题,深入江苏雨润、广东温氏的养猪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至于近期人们关注猪肉价格,应该还与担忧非洲猪瘟导致的市场供给减少有关。根据农业农村部4月12日发布的数据测算:生猪3月底存栏数为3371.97万头,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18.8%;能繁母猪3月底存栏数为2696.05万头,环比减少2.3%,同比减少21%。
不过,在笔者看来,时移世易,当前生猪养殖行业、猪肉零售行业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猪肉价格蛛网循环的微观基础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从民生的角度还有必要高度关注猪肉价格波动,但是从cpi预测、政策研究的角度已经没有必要再过度关注猪肉价格波动。
第一,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养猪小农户特别是散户逐步退出市场(参见下面两个图)。一个直观的证据,大概七八年前,老家村上还有零星的农户自己养猪,春节回家还可以吃到好吃的猪肉。但是这几年回老家已经吃不到农民自己在家里散养或者圈养的猪肉了。
第二,居民消费升级,肉制品消费更趋多元化,猪肉在居民消费篮子中的权重下降。简单说,如果说2016年之前cpi中猪肉的权重高达3%的话,现在可能下降到2%左右,甚至不到2%。一个旁证是2014年以来母猪和生猪存栏量都持续下降(参见下图),下降周期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猪周期时间(3年左右),但是并没有引发猪肉价格特别是cpi的大幅上涨。
第三,过去十多年来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呈逐步收敛趋势(见下图)。
作者:付兵涛;来源:华尔街见闻;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